一、“高标要求+底线规范”双向激励
——坚持正向激励,鼓励干部提质提效、创先争优。树立“不是最好就学做最好”的理念,建立《研究型审计考核正面计分清单》,从理论能力、抽调锻炼、表彰奖励、鼓励获证、优秀项目、创新方法、成果开发、案例交流等8个方面进行评价,鼓励审计干部加强实践锻炼、专业训练,强化业务创新和成果开发,撰写“高质量审计报告”和“高价值审计专报”,争当“四能”审计干部,争创优秀审计项目,提升审计价值。
——坚持底线思维,激励干部履职尽责、合格交卷。树立“抓基层、打基础”的鲜明导向,立足审计机关基本职责和审计干部基本素养要求,建立《研究型审计考核负面计分清单》,从学习培训、日常考勤、岗位职责、审计质效管理、审计成果开发利用、纪律作风等6个方面进行评价,要求审计干部要把练就基本功作为主攻方向,具有必备技能,履行必尽职责,守牢纪律底线,完成既定工作任务。
二、“综合评价+单项考核”多元应用
一是与选人用人挂钩。将研究型审计考评成果作为干部职务职级晋升、年度考核、进修培训、评先推优、绩效管理的重要依据,通过考核评价精准画像、立体识人,为干部选拔任用提供基础参考。二是与年度考核挂钩。研究型审计考评个人积分,作为审计干部平时考核成果,在年度考核中以不低于70%加权计入个人年度考核总成绩。三是与个人表彰和股室、审计组考核评比挂钩。考评积分是评选“优秀研究型审计干部”和“优秀研究型审计集体”的主要指标。四是与干部监督管理挂钩。对《负面清单》积分排名靠后的个人及集体积分靠后的股室负责人,进行提醒谈话、批评教育,必要时采取岗位调整等措施;对违反工作纪律及党风廉政、意识形态、保密、安全有关规定等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行为,实行一票否决,并按相关规定处理。
三、“日常提升+阶段提效”同步推进
一是通过常态化记实,将考核贯穿到日常各项工作中,实时掌握集体和个人积分点和失分点,强化工作提升的针对性、时效性,推动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及时补短板、强弱项。二是通过阶段性总结提效,各股室每月工作小结,定期填报分析,动态掌握干部工作状态、能力绩效、廉洁自律等情况,统筹推进工作目标落实。三是局机关定期晾晒干部实绩成效,进行总结评价,有效调动干部担当实干积极性,破除“等要”思想,纠正“躺平”行为。(刘睿文)
//错链先注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