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,直接关系到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和职能实现的效果,是衡量全部审计工作优劣的重要标准,只有从项目的计划安排、前期准备、过程实施、出具成果、整改落实等各环节加强管理,才能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。审计过程中需采用“四步”工作法,抓实抓好审计全过程质量管控。
一是高度重视审计立项环节。加大与其他部门的联系沟通,紧紧围绕党委、政府中心工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部署要求,紧紧围绕经济社会中的热点、难点问题,统筹计划财政预算、经济责任、社保民生、资源生态、政策实施、投资绩效等方面的审计或审计调查项目。同时,深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机构人员、职能任务、财务内控等各方面基本情况,结合自身实际,在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的基础上,科学合理确定审计目标、范围、内容等。
二是严格“分级负责”。明确审计组成员、组长主审、业务股室、审理室和局领导在业务流程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和应负责任,形成人人有责,违规追责的质量控制体系。定期召开以审计项目推进情况为主要内容的审计业务会议,及时解决审计遇到的困难和问题。明确分管领导靠前指挥,全程参与现场审计现场工作,对突出问题、重要疑点线索做到直接指挥、现场督办。
三是注重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。在形成审计报告的过程中,审计组要集体对全部审计证据和工作底稿进行梳理汇总和分析讨论,确定报告的总体框架和所反映问题的主次顺序、定性评价、处理处罚及审计建议等。一方面,要集中笔墨,突出重点,分清主次,从宏观着眼,从领导和被审计单位的角度,换位思考,客观公正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,立足于完善体制、健全监管、提高效益。另一方面,进一步优化审计报告的表述方式,确保表述清晰完整、重点突出、问题定性准确、法规引用准确,评价建议恰当。
四是强化跟踪落实和档案整理。做好做实“审计下半篇文章”,严格落实“谁审计、谁督促、谁销号”,形成“查、处、改、督、销”闭环化管理,针对以前年度审计问题、上级审计机关开展审计项目、本级组织实施审计项目建立问题整改台账,并对台账进行动态管理,加强对问题整改的指导,严把整改结果认定关口,确保问题整改效果和质量。并按照审计档案管理要求整理审计项目相关材料,做好审计档案整理工作。(乔艳)
//错链先注释